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1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從字面上解釋,就是運用社群媒體來管理客戶關係啦,不過在深入探討這個詞彙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到底哪些人是所謂的社群消費者吧(可不是隨隨便便就能符合定義的喔):

      • 1.經由社群網站來獲取資訊、新聞、和了解新產品
  1. 2.對於促銷能做出明智決定,基本上只相信相關資訊
  2. 3.希望和品牌雙向對談,期待品牌在自己常熟悉的社群網站活躍一點,並要求品牌傾    聽、涉入、及快速回應

  正因為社群消費者具備了這些特性,所以相較於傳統的 CRM 只是收集客戶資料放在資料庫中,社群 CRM 就會強調和消費者互動,並讓他們來擔任品牌提倡者的角色。

然後這一段是精華,CRM 在各方面是怎樣演變成社群 CRM 的:

CRM 社群 CRM
Who 公司特定部門 每個人
What 公司為主流程 客戶為主流程
Where 定義的管道 客戶引導的多樣管道
When 制定的上班時間 客戶制定的時間
Why 交易 互動
How 訊息向外流出 訊息向內流進

那社群 CRM 影響力為什麼比較大呢?因為社群媒體用戶就是在尋找以下這些東西:

誘因(白話來說就是優惠,77%)、有效的問題解決(46%)、回饋機會(39%)、娛樂(28%)、新的互動方式(26%)、專門的行銷(21%)

社群客戶關係管理是怎麼來的?

期待更多分享~~


Zigg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家公司的創意存活比率大概為1/100,也就是說大概一個成功的創新模式需要從99個不可行的創意裡孕育而成(所謂創新是把創意變現的過程),從中獲利營運。在此之前,不斷地提案修正腦力激盪是每個公司的必經過程,如何簡短這個流程,取得共識,盡速推動?我認為市場調查分析絕對是首要工作,因為它會提供最有利的證據來驗證創新過程中的風險係數,並衡量商機,更快取得共識,接下來再進行工作展開擬定策略:顧客是誰?主打的商品或服務?市場競爭對手?目標市場在哪?如何分銷通路?定價?宣傳(還有太多請各位自行google),而這也存在另一個好處,就是制定績效指標比較不會失真,執行起來也感覺比較踏實。不過這裡仍舊存在一份嚴峻的挑戰工作,就是資料數據的時效性,因為在IT產業的快速變遷中,有可能五年左右的資訊數字就已經算是老資料了(facebook也只用了短短幾年就竄起來),更不用說是創意的發想了,不但要蒐集新數字,更要消化數字,找出與議題相關的關聯數據,彙整大家的精華智慧,才能作為提案強而有力的後盾。

PS:IT產業的報告分析在資策會MIC有許多不錯的參考,各位如果有興趣的可以先用訪客身分試閱部分內容。

Zigg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回顧自己這幾十個年頭以來,做了很多事,但滿意的或做對的事似乎一成不到,大部分是做得差或做的錯的事,當然人總是要不停地去嘗試學習才會進步,所以未來還是會有許多問題待被解決,不過,令我有另外新啟發的倒不是這些做錯或不滿意的經驗,而是那些我曾經做對的事,為什麼當時會做對,到現在也覺得當初的做法是對的?我想要把這種對的思維深刻印在我的經驗法則中。透過腦中的歸納統計,屏除每個狀況考量的因素之外,做決定的還是這個自己,再屏除學習到的知識與方法,我歸納出一個重點,對的事與錯的事差別就在於事前的"風險控管",似乎在錯的決定或處理中都是要解決當下的問題,但是問題卻有可能不斷延伸,甚至超乎自己能處理的能力範圍,而對的事當下則是把想法拉到未來,思考未來有可能會發生的情況做出的判斷,想想其實並不難,那為什麼會做出未來會懊悔的事?"慾望"~~當下受到慾望的誘惑,導致不理性,環境的慾望、同儕的慾望、享受的慾望、權力的慾望、征服的慾望、期待的慾望…..能看清自己遠方的目標不為所動,除了腦袋要清楚,還要有過人的意志力,非人哉~~~


Zigg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身為IT人員,除了要具備幫客戶規劃的能力之外、還需要下決定的本事。

下決定,說起來簡單,但是需要經過透徹的分析與了解,才能累積成至高無上的經驗,尤其在講究十倍速的世代,當下無法做決定,可能就會造成損失,對客戶好的標準在哪?以公司利益優先的準則在那?似乎只能夠過反覆學習才能掌握。但通常一句話沒說好、沒說對,就會造成事後需要花費更大成本的補救,甚至影響到往後的信任度或商譽,對個人事小、對公司對產業事大,尤其以軟體產業來說,所有的交易行為都是圍繞在""的出發點上,產品使用起來好壞由人來決定;產品交付成功失敗由人來決定;產品開發順暢阻塞由人來決定;產品接受與普及由人來決定;產品獲利與虧損由人來決定……,比起一般商品,既不可舌燦蓮花、更不可口若懸河,方寸拿捏之間,實在是需要極具智慧的判斷與藝術。最好閉嘴,多動腦、少說話似乎又不是標準答案,內憂外患夾擊下,唯有期許自己時常保有充分的專注力才能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Zigg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i=e+m,e世代網際網路引領風騷,m世代無線網路也引爆潮流。i世代則是結合e與m兩個世代,以IT資訊匯流的方式,將i化概念注入商品的研發,整合出革命性的數位商品與服務,預測將影響未來十年企業行銷競爭走向(這就是今天全文的重點,行銷也不斷在進化)。

何謂7i?

1.information
2.intelligence

Zigg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個人都在市場上找尋商機,找尋未被發掘的勝利方程式,有種成功者憑藉著自己的專業技術去做對的事,依靠的是多年累積的經驗與態度;另外有一種成功者則是憑藉著大量的數據分析,採用數據化管理,引導出通往光明未來的康莊大道。這也和專家時常在討論的經驗式管理與數字化管理不謀而合。

  IT產業的成熟與進步,讓我們取得資料更加容易,大量的資料如何去分析?產生具有關聯性的連動?進而影響決策,勾勒未來方向?這就是近期最熱門的Datamining(資料探勘)。最有名的例子就是walmart的mis技術人員發現的[啤酒與尿布]情況,在此就不多加說明(上網google都找的到),而要與大家分享的是,市場上有相當多關於資料探勘的工具,我們可以多加利用,並從中獲取意想不到發現。以探勘工具來說,只要搜尋XX miner(例如customer miner、webfax miner、flash miner….),就可以在廣大的資料網海上蒐集到特定資料,做特定用途的行銷,有趣的是,我們都知道精確地分析來自於大量的資料母體,而網路上所有資訊資源冥冥之中都有著潛在的規則(例如密碼就以英文與數字輸入,而不會要求輸入中文)(企業的聯絡方式習慣放在網頁的最下方或是聯絡我們之中),讓我們蒐集更容易,所以簡單來說,如果能找出80%以上的共通規則,然後取得資料分析成資訊,就能提供我們做特定目的判斷佐證(BI商業智慧也是在探討這一塊),以這些證據為後盾,相信很難有人不會對此折服,進而提升我們的個人價值與能力,成為難以被取代的競爭者!

Zigg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至今實際做的專案也累積了一些,專案需求書看了更不下幾十件,如果以不同類型系統來說,其實很多都會有大同小異的地方,不外乎就是如何將資料彙整成資料再加以有效率的應用,就看提出需求的機關單位需要如何作業,比較與企業直接做規劃的差別在於,由公家機關所提出的需求書(RFP)目標與目的都很明確,只要展示出我們有足夠的能力可以承接專案就可以,但是問題來了,這是在理想狀態之下,公司有足夠的經驗與實績沒問題,如果缺了某些部分,又剛好是對方要求的重點呢?我整理了三點心得補足這部分:

  1. 第一、強調我們本身的優勢以此發揮,引導評審走進我們的思路裡,巧妙的避開其中一部分的建置重點(不過評審心中還是早已有自己的口袋問題,避得太凶會容易被抓包)。
  2. 第二、提出更好的做法、讓評審有思考其他作法的想像空間,藉以補足他們沒想到的方向,不過這需要非常有整題概念的專業整合。
  3. 第三、加值服務、不論是多提供其他類型的軟體,或是增添額外的硬體都蠻受歡迎的。

  總之,情報的掌握不只是對一個專案的範圍,有時也要考慮對方整題的環境(如:公家機關很多部門其實都很缺電腦,並且他們對於看的到的東西更有興趣),或是以第三人的意見來做為我們加分的佐證,就是要比別人看的多看的深,才能做出超乎標準的準備與規劃。

Zigg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什麼下了如此的標題呢?這是我這陣子的心得,也是我自己的心路歷程,這樣的形容一點都沒錯,因為不管事初學者或是高手,總戒不掉IT的魅力,初學著充滿期待與幻想,高手不自覺的越陷越深……

  今天到客戶那展開上線前的教育訓練,從兩三個月前的觀念溝通,到今天實際展示成品給他們看,他們就好像看到屬於自己的玩具,專注異常,因為這個玩具的製造過程是參與了相當多屬於自己的寶貴意見,所以特別有歸屬感,當一開啟這個潘多拉的盒子後,我知道從那刻起,他們未來的工作環境中它將佔據一席之地。在操作示範的過程中,大家特別有靈感,除了設定好的操作之外,每個人都想要把所有自己的工作情境流程一股腦地希望能在系統上作業,個個都是情境高手(希望他們會後能記住七八分,不然那天用的時候容易卡卡),不過畢竟系統不是神,還是要有一定的邏輯標準才能使用,不然以眾多突發事件的情況,流程需跳來跳去,程式可能會改到天荒地老。所以我們要扮演的角色就是適時地拉他們回來,提醒他們該吃飯了(興致一來連綿不絕),不過這種互動是令人愉悅的(暢所欲言),總而言之,與我一樣,上癮了……

Zigg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人住了十年的房屋,依舊像剛買來的新古屋;也有住了兩三年,轉賣時卻像十年的中古屋。why?答案很簡單大家都知道,保養與維持。這跟IT系統有甚麼關係?其實都是一樣的道理,實體的物品不常整理不常使用,就容易故障;而虛擬的系統不常整理不常使用,就容易遺忘,最後變成不好用,在習慣的領域中版圖就會越來越小至消失殆盡……

  今天到客戶那去做了系統的建置前訪談後,這樣的想法在我腦中不斷被提起,操作人員在使用系統的過程中,常常因為不是原來的使用習慣,而去拒絕系統,讓工作效率無法有效提升,當然系統本身的設計也有關係(很多系統商只是為了賣系統而做系統,規劃的方向與使用者的作業情境無法貼切結合),導致IT資源很多都是擺好看的,系統的存在好像只變成一座儲存資料的資料庫,而真正需要有效利用的資料篩選(不知道怎麼篩才能找到自己要的資料)、資料彙整、資料分析、報表呈現等等,似乎到頭來還是人工作業最快,有點本末倒置啼笑皆非,最後只得棄之不用,再換一套新的。其實只要將現有的資源再整理,配合使用者的作業習慣,再加上我們建議的最快最佳流程,就可以讓整天的作業時間簡化到只需喝杯咖啡的時間,這就是IT的價值與特色,懂得多,凡事不必從零開始,身邊的資源與環境的資源真的好多好多等著我們去利用。不過換個角度想,這也是促進經濟發展的一種貢獻,更是我們IT人員存在的價值!

Zigg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和Louis到漢來飯店去聽了一場產品說明會,內容是關於資訊機房裡的測量控制,與我們IMOE不同的是,他們管電,而且管得很深很廣,怎麼說呢?這家美商立登是做KVM(keyboard,video,mouse)起家的,而它的相關延伸硬體發展的也很不錯,近年來搭上政府節能減碳這個主題,所以讓他們可以將整個資訊機房所有的device全部包裝起來行銷,甚至展開北中南的產品說明會……不過令我吃驚的是,他們的控制軟體發展,除了搭配自家本身的硬體之外,只要取得通訊協定,也可整合其他業者的設備,雖然這樣的軟體功能是老調重彈必備的,但是它們為了讓使用者更直覺地可以監測,在資料庫設計裡看出他們的用心,首先,資料庫的對應欄位設備不是用文字表達(如IBM000、HP0000等等),而是實際把設備的圖形抓進去,整個欄位建立完成就有如實際的機房圖形一樣,MIS人員可以非常容易的點選每個圖形設備,然後進去了解狀態,其次,它們的軟體也整合了autoCAD,只要把CAD的圖形匯入,經過資料對應設定後就可以操作了,非常有客製化的感覺,就好像把機房實景拍照然後在瀏覽器裡操作一樣,此外也展示了用ipad上的app操作,總之,一應具全。

  而它們的行銷手法也不賴,分兩波優惠給合作夥伴,設計的第一波是只要有案子,透過申請,就可以協同人員進行產品借測,不論有沒有成,都有4000元的禮券,若是專案有成,那就是第二波依照成交金額給合作夥伴不同的回饋,目的只有一個,希望大家能勇於介紹,遵循他們的遊戲規則進行,想到這裡,我在想假設此行銷方式推動順利,說不定連傳直銷中的下線都可以被設計出來了......不過,一個硬體廠商能做到如此,還是令我大開眼界!!

Zigg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網路行銷最大的優點就是可以快速大量的把訊息散播出去,並且同樣的訊息發佈只要構思第一次就好,方便又省時,但是這個"第一次"寫出來的文章,可是要經過天人交戰、精心思考勾勒輪廓,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明明腦中已經想好了,但是又把打好的文章一個字一個字的倒退刪除回去,總覺得不夠好,常常不知道要如何分配戰鬥點數才算完全體…

  1. 是要說得鉅細靡遺,把要表達的內容全部倒給訊息接收者?
  2. 還是要寫的文情並茂,讓閱讀者有感而發?
  3. 又或者簡潔扼要重點提示,瀏覽者一目了然?
  4. 創造一個閱讀情境流程,導引觀眾接受敘述的潛移默化?
  5. 乾脆哈拉有理令人會心一笑,打破隔閡的無聲世界?

 

Zigg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相信很多人都被pdf的魅力吸引,但是卻又對於無法在上面編輯感到很頭痛,在此介紹一個簡易的pdf編輯軟體PDF-XChange Viewer(下載網址),這套軟體是免費的,但是相對的功能有些也受限,不過對於簡單的編輯來說,還蠻夠用的,日後要編輯就不必將pdf檔轉來轉去,又怕格式亂掉,可直接透過這個軟體來做,更重要的是,它小、執行速度又快(用過adobe的就知道…)!

EX:插入文字方塊

Zigg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雲端!雲端!多少謬誤假汝之名而行!

  相信大家對於這個新名詞並不陌生,不過很多人都是一知半解(包含我也是….慚愧),很難把雲端的概念描繪出來,既使描繪出來,也都只是其中一部分,無法觸及核心真諦,所以,今天我也藉由資深人士的傳授,所到的雲端概念來跟大家分享。

Zigg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思考的空間可以是三度、也可以是四度,倒過來的逆向思考搭配天馬行空的邏輯,也可以激盪出一場璀璨的火花……這是我今天與同事們開會的感想。本來想說一個成型產品的介紹,應該二十分鐘左右就能結束,結果激盪出四十分鐘的對話漣漪,資訊人員果然厲害,思考的範圍都是我沒想到的,正如同我今天看的文章--開始[燃燒鬥魂]吧!顛覆傳統的框架,why not!(不過我覺得前提是基本功要夠扎實,才能判斷可行性)所以這些討論又幫我的產品包裝上了一層顏色。

  以智慧環境控制器IMOE來說,有客戶跟我說我們的產品設計的控制項太多,若對少量控制來說(如果只要控制溫度),不符合經濟效益,之前我也這麼認為,無形中受限了自己的思考與狹隘了市場,但是!經過今天的會議,我可以提出另一種說法,雖然控制因素少,卻可以分階段來控制不同情況與應變(如:28度、30度、32度……),也就是說如果不控制廣度應用,那就來控制深度應用(有可能控制起來比多種控制環境因素還多呢),雖然不知道是否真能應用在實際情況,但已把產品劣勢轉成優勢,就邏輯上來說,是非常可行的。

Zigg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